国际城市规划  2015, Vol. 30 Issue (6): 121-128       
美国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重生对我国干线道路升级改造的借鉴与启示
余青, 韩淼, 陈海沐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五纵七横”国道干线公路,如何应对生态文明发展 需要,如何响应国际上道路工程技术与美学、哲学、社会学、景观学、游憩学等完美融合 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新时期的成功转型和改造升级,成为当下讨论热点,并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干线公路如何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干线公路应该是怎样的风貌? 都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美国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是道路通过成功修复与改造提 升,获得重生的杰出典范,为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为有 效地指导和服务于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重大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首先,文章简述了 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现实要求;其次,以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为案例,从概况与发展历 程,道路修复与改造提升方案二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最后,提出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对 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干线公路;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     修复重生;     升级改造    
The Enlightenment About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River Columbia Highway for Upgra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rteries in China
Yu Qing, Han Miao, Chen Haimu    
Abstract:As important traffic infrastructure, the “five vertical and seven horizontal” of national trunk highways hav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how to deal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demand, how to respond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perfect fusion for roa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th aesthetic, philosophy, sociology,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 etc. and finally achiev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in the new period. It has been a hot spot and has shown an unprecedented necessity and urgency at the present. How to upgrade trunk road and what the landscape of trunk road should be after the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are all major issues which should be studied seriously. Historic River Columbia Highway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being reborn through successfully restoring, constructing and upgrading, which offer a new trend of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 for that of arteries in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constructing and upgrading of the arteries in China. Furthermore, the case of Historic River Columbia Highway is introduced and profoundly explained, through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history,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of restore and construction. 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about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River Columbia Highway for upgra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rteries in China is raised.sformation of bicycle all over the world, how about our country’s situation of bicycle? Where is the gap between us and the present bicycle-rich countries? Where is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cycl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cycle overseas,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bicycle traffic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then concludes with some useful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cycle use in urban China.
Keywords: Arteries;     Historic River Columbia Highway;     Restore and Reborn;     Upgrading and Construction    

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历程中,公路设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干线公路是中国公路网的核心,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大量原有干线道路运输和通行能力下降,部分公路及其沿线逐渐衰退,存在安全隐患,制约着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社会更高、更多样需求为导向的要求下,作为重要公共服务产品的干线升级改造成为未来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公路的畅通、安全、生态、景观、 游憩等价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是美国第一条规划设计的风景公路,于1913 年至1922 年建设完成。 建成之后,曾一度衰败,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在公路设计灵活性新理念指导之下,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修复和改造工程,使道路重新恢复了生机,以其极高的历史和风景价值入选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中的泛美风景道,并促进了道路及其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是应用道路灵活性等新理念,对历史上曾经辉煌但又曾经历了衰败的道路进行修复改造并获得重生的经典案例,对其进行研究,可为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干线公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现实要求

30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干线公路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一个以15年左右为时间长度的跳跃转型期。

(1)转型199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路得到了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由建国初期的8.7 万 km,发展到1980 年的87 万 km,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建国初期到80 年代初的公路基本是按照“先通后善、就地爬行”原则修建的,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普遍较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公路的技术等级、建设标准,抗灾和通行能力已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国省道主干线上,堵车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国家一方面要发展高速公路,一方面要维护普通公路的通畅,在这种情况下,1995 年,当时的交通部出台了关于国家干线公路建设文明样板路的实施标准。文明样板路以GBM 工程为基础,治理三乱、传播文明、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提高通行能力,以较少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这一阶段,公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强调以路为本,以加强公路养护为主要手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畅通、安全的公路公共产品,同时,通过GBM 工程和文明样板路的建设,提高公路的美化程度。

(2)转型2011

在2010 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一次新的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上来已刻不容缓。这也直接影响着干线公路事业发展的战略与实施。自1995 年至2010 年的这一时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内涵在不断扩展,“以路为本” 的养护与管理为主的阶段逐步开始向“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为主的阶段转变。转变具体体现在:服务内容上,从过去侧重于有形公路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和完整性转变为侧重于无形的公路公共服务活动的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对象上,从过去关注公路用户的基本需求扩展到满足社会公众出行全面需求;服务主体上,从过去单纯依靠公路管理机构的力量转移到多元化社会主体的参与上来;服务手段上,从过去单一管理决策转移到更多鼓励社会公众的充分参与。自2003 年至今,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景观公路、生态公路、旅游公路等建设工作。如2003 年,川九路作为典型示范工程,成为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路,此后,云南思小高速公路、 湖北省神兴旅游公路、贵州省第一条生态旅游公路凯雷公路等等相继建成通车[1, 2]

目前总里程为3.5 万 km 的“五纵七横”国道干线公路的建设升级改造是继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文明样板路及 GBM 工程之后,又一次转型发展。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干线公路服务?升级改造后的干线公路应该是怎样风貌?都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2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与改造提升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具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太平洋东北地区第一条主要的铺面道路,以所建时代较高的工程标准得以完成,是道路工程设计方面的杰作,也是美国第一条经规划设计而完成的风景公路。它经历了初建、发展、衰落和复兴的发展过程,其公路修复与改造无论在思想理念、规划设计和发展措施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和重要借鉴意义。

2.1 概况与发展历程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于1913 年至1922 年建成,长达74 英里(约合119 km),地处美国俄勒冈州北部,是哥伦比亚河谷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曾是太平洋西北海岸第一条现代公路,使用了建设时期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具有极高的工程价值和审美价值,被誉为“道路之王”(King of Roads)。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属乡村集散道,历史特征和风景特征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历史特征指的是哥伦比亚河曾是克拉克和路易斯探险路线的最后一站,同时该地区也是俄勒冈州早期游径的组成部分;风景特征在于其沿线壮美的哥伦比亚河谷自然景观。1983 年,该公路被列入“国家注册历史地”(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受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1966)的保护;1984 年,“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授予其“国家土木工程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称号。1998 年,美国交通部(U.S. Secretary of Transportation)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评定为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中的“泛美风景道”(All- American Road)[1, 2]

根据公路发展利用状况与重要事件,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初建时期(1913—1922 年)。19 世纪后期,随着汽车文明的出现,对道路的需求日渐凸显。“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之父”萨缪尔(Samuel C Hill)联合萨姆(Sam Lancaster) 提出了在哥伦比亚河地区建造一条穿越河谷的风景公路的想法。1913 年,在萨缪尔(Samuel C Hill)倡导下,俄勒冈州公路委员会得以建立。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规划设计师们曾赶赴欧洲,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道路提出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极具挑战性的标准——如坡度不高于5%,平曲线半径(radius curve)不低于100 英尺(约合30.48 m),在少于 1英里(约合1.6 km)的路段中做到路面升高约600英尺(约合182.88 m),无砂浆砌筑的挡墙,沥青混凝土铺面以及双轨木质栏杆等,同时,特别强调道路对环境破坏最小,沿途保留尽可能多的风景。1922 年,道路建设正式完工,公路全长119 km,包括3 座隧道、18 座桥梁和2 座人行天桥。

(2)繁荣时期(1923—1930 年)。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正式通车后,经过了10 年左右的繁荣时期。由于从规划时期开始,该公路就定位为风景和商业公路,为此成了波特兰和俄勒冈州东部之间的重要的区域交通路线。道路沿线建设了很多游憩区、餐饮和住宿场所,带来了无数观赏游览的旅游者,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区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3)衰落时期(1931—1980 年)。20 世纪30 年代,大型交通工具开始通行于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设计师开始考虑提升道路的级别。1935—1938 年,达姆(Dam)和卡斯卡德 (Cascade)之间的路段重新选址,原有路段废弃(日后成为游径)。由于交通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变化,道路的通行能力日趋下降。20 世纪50 年代,水力坡度路线(water grade route)从双车道改为四车道,破坏了原有的道路。而州际84 号公路的兴建则加速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废弃。 新路的建设对旧路造成了破坏,很多古老的建筑物年久失修,旧路沿线日渐萧条。

(4)复兴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经过了近半个世纪衰落之后,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部分路段已趋废弃,道路修复与改造提升迫在眉睫。而环境保护意识兴起,人们开始思考对道路进行修复与改造,俄勒冈州历史保护社团促进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位于哥伦比亚河谷国家风景区(CRGNSA: Columbia River Gorge National Scenic Area)之内,跨越了包括马尔诺摩县(Multnomah County)和胡德河县(Hood River County)等行政区,涉及到国家森林局、联邦公路局西部联邦土地公路分局、俄勒冈州交通部、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咨询委员会、俄勒冈州公园和游憩部门、哥伦比亚河谷之友,以及周边社区等众多组织和机构。在俄勒冈交通部门主导下,多部门和多利益主体共同协作下,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获得了重生。

1981 年,国家公园局对道路重新进行了资源调查;1982 年,胡德河桥梁遭到损坏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拯救整条公路; 1983 年12 月,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被选为国家注册局历史地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1987 年,俄勒冈交通部门制定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研究报告》,于1996 年制定并于2010 年修订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总体规划》,以指导道路的开发建设。为此,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获得了重生,并焕发了勃勃生机。

2.2 道路修复与改造提升方案

作为一条风景、历史价值极为突出,并具有乡村集散道功能的历史性景观公路,哥伦比亚河历史公路的修复与改造提升工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代技术要求下,实现通行功能的安全、历史资源的保护,以及道路及其沿线历史文化风貌的再现[3, 4, 5, 6]

2.2.1 条件分析

● 交通分析。作为一条历史道路,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交通状况较为特殊,分为机动车段和非机动车段二大类。机动车段发挥着乡村集散道的功能,严禁加宽。而非机动车段则是那些由于年久失修而废弃,难以继续通行机动车的路段,这些路段改造成为游径,能发挥非机动车道的功能和作用。交通分析,除了对交通流量的分析之外,还强调对道路原有设施的统计和调查,如里程碑、护栏等交通设施,以及历史建筑等。

● 资源分析。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资源包括三大类。

(1)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国家注册历史地的一员,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及其沿线自身就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国家历史法案的保护。包括遗留下来的、具有某历史时期工程设计技术印记的遗址遗迹,如道路的平面线形、交叉口、立体设计,以及路侧的沟槽、里程碑、护栏、石墙、隧道以及桥梁等。此外,作为克拉克探险线路所经之地,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是记录人类发展史的重要凭据,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风景资源:作为哥伦比亚河谷国家风景区的一个重要观景区和风景旅游廊道,自然风光壮丽而恢弘,具有极高的风景价值和审美价值;(3)游憩资源: 前往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45% 旅游者目的主要是游览观光,为此,该公路及其沿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憩机会和游憩场所,如哥伦比亚河谷国家游憩区、鹰溪游憩区和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州游径等,包括了徒步、冲浪、骑行、观景、野生动物观察、垂钓、跑步等游憩活动。

● 市场分析。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是美国太平洋东北地区第一条铺面道路,是美国第一条经规划设计的风景公路,也是历史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廊道。它既是地区历史变迁的依据,也是带动周围社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凭证,在美国道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分析主要是针对专项市场进行,如观光游览市场、修学考察市场、历史寻踪市场、自驾车市场。

2.2.2 目标与形象定位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和改造提升的总目标是风景公路的重生,并成为持续的旅游吸引物,带动社区的发展。针对不同路段,又有所差异。总体目标下又分为五个分目标,详见图 1

图 1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目标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作为美国太平洋西海岸的第一条现代公路,以及第一条规划设计的风景公路,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形象定位为“道路之王”,以突出资源特色及历史意义,其修复与改造提升意义在于重现道路之王当年的风采。

2.2.3 规划设计理念原则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规划与设计强调了资源原真性,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性,道路设计灵活性,多利益主体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 原真性原则。强调促进风景和历史品质的保护和提升,不以破坏道路本身为代价,呈现道路历史时期的风貌,为旅游者提供真实的体验环境。20 世纪初,作为美国第一条按照规划建设的风景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来自欧洲的理念与手法,100 余年之后,很多当年的工程设计仍在沿用,作为道路工程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此外,道路在近一个世纪发展历程中,带动了沿线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遗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道路要求严格按照1924 年的记录、照片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修复与改造,以实现道路的重生。

● 保护性原则。强调尊重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本底,尽可能完整保存和维护资源本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本身及其沿线的自然风景,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路侧特征物,是不可多得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与改造提升,应该将道路视为资源的一部分,充分保护历史文化特色,再现其20 世纪20 年代的风貌,以实现历史文脉的延续。

● 道路灵活性设计原则。强调依据国家现有的标准规范体系,结合场地实地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灵活设计。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与改造提升,特别强调对美国道路设计 《绿皮书》中关于乡村集散路的相关标准及规定的灵活性应用,以保证道路安全、畅通等功能前提下,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与此同时,兼顾美学、历史、文化等价值,以实现各种游憩活动有机组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览、观光、游憩机会[7]

● 彰显风景公路特色原则。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以及雄美的自然河谷风光,吸引着大量旅游者,该道路的设计从选线、解说标示、沿线景观整治等多个角度,彰显风景公路特色与个性,为旅游者带来非凡的、无以替代的体验。

2.2.4 技术路线及流程

作为典型的线性景观空间,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设计遵循了景观序列法,将道路按其现状划分为三大路段,即萨迪河(Sandy River)至沃伦代尔(Warrendale)段、沃伦代尔(Warrendale)至莫西尔(Mosier)段以及莫西尔 (Moiser)至达尔斯(Dalles)段,并按照不同路段的运输及通行能力作为划分标准,制定不同目标与行动计划,分别实施修复及改造措施,其技术路线及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设计流程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相关资料绘制
2.2.5 设计要素

设计要素包括了:道路工程设计,路侧交通设施和游客服务设施三大类,以及若干亚类,详见图 2

(1)道路工程设计

● 道路选线。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在规划初期就作为风景道路进行设计,沿着哥伦比亚河谷而行,选线自然,与河道相邻而建(图 3),途径5 处瀑布以及哥伦比亚河谷国家游憩区,开放的景观,为驾驶人员营造了开阔的视域,使其在驾驶中一览沿途美丽的河谷风光。

图 3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选线
资料来源:http://byways.org/explore/byways/2141/travel.htm

● 路基路面。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修复与改造提升对保护性要求极大。路基路面修复工程,强调严禁对道路进行大型破坏性工程,在实现道路安全通行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在使用现代建设材料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原有道路设施,恢复其历史时期风貌。部分年久失修难以恢复机动车通行的路段,只进行路面的修复,而原本的机动车道改造转化为游径,以发挥游憩功能。

● 道路平面几何设计。哥伦比亚河历史路 20 世纪初的初建时期,其工程标准设定路宽最小宽度不超过24 英尺(约合7.3 m),转弯半径不超过100 英尺(约合30.48 m),最大坡度不超过5%,以保证道路安全前提下,彰显沿岸美丽的滨水及山谷风景。道路修复与改造提升中,道路平面几何设计,强调为了维护道路珍贵的历史价值,要求严格限定工程指标,严禁对道路进行加宽,保留其原有的平面设计,继续发挥乡村集散道的功能。

● 桥梁等结构物。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途地理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峡谷地区,该区多处河流、峡谷,因此,桥梁众多。道路修复与改造提升,要求对已有桥梁,仍以保护为主,重新修复栏杆(图 4),以提升道路的安全功能,同时自身也成为景观。

图 4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桥梁设计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Pages/index.aspx

● 道路景观设计。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途尤其注意美学特征的保留,对沿线的观景房、游客中心等建筑立面进行整体修复,统一风格和特色,同时在路旁设有多处建筑小品,烘托道路固有的历史氛围;通过三线埋地,进行景观整治,以完整呈现峡谷的历史性景观。

(2)路侧交通设施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路侧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边缘石、 填土坡、挡土墙、护栏、照明设施、行车道标志和视觉缓冲等。

● 边缘石。作为一条乡村集散道,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位于河谷地区,所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道路多沿山而建,路侧的山谷较深,边缘石是对其安全性的有效保障。初建时期,边缘石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道路通行安全。在修复时期,强调边缘石设计风格的统一,包括选材、形状、色彩等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景观效果和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其大小规格在保障道路安全前提下,尽量为使用者提供宽阔的视域范围; 选用当地石材。最终呈现出道路历史时期的风貌。

● 填土坡。填土坡设计有助于减少削面和填土的视觉影响,同时增强道路的安全性。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所经区域常见陡峭的山地、纵深较大的峡谷等地形地貌。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中,填土坡的设计重在减少路边山地对驾驶人员视域的冲击,以增强道路的安全性。

● 挡土墙。挡土墙一般用于加固填土坡。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挡土墙包括普通式挡土墙及仓式挡土墙(bin wall)(图 5),其设计与修复强调实现安全和美观双重功能,设计原则是安全性提升,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融合,提供安全的通行环境与和谐视觉效果。

图 5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挡土墙设计(左:隔仓式;右:普通式)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护栏。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护栏的修复是同类工程项目的典范。采用白漆钢背木质护栏代替现有的钢护栏。一方面符合美国各州交通运输协会的标准,另一方面,白漆以及木质的外表,再现20 世纪初的原貌,烘托了道路的历史文化氛围(图 6)。

图 6 护栏修复前后对比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照明设施。对原有的照明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摩西尔隧道照明设施通过改造升级,成为美国第一处安装现代照明系统的乡村隧道,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图 7)。

图 7 牙岩隧道照明设施修复前后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行车道标志。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行车道标志包括指向标识,路线标记,规则性标志和警示标志。指向标志又包括了路线名称、距离、服务以及景点;路线标记凸显了风景道本身的个性;规则性标志主要涉及交通法律法规;警示标志则提醒人们注意车道及其周围环境中可能对旅游者产生的危害。

● 视觉缓冲。视觉缓冲主要用于减少现有或者提议特征物的影响。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视觉缓冲设计,主要是通过维护墙壁等特征物的表面,以呈现当地石材的特点,模仿景观的自然形态,避免造成视觉上的冲突。

(3)游客服务设施

游客服务设施又包括:公共服务设施、自驾与徒步服务设施以及住宿与餐饮设施等三大类。

公共服务设施有:

● 解说系统。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解说系统包括自导式和媒介式两大类。自导式解说系统主要包括景点解说牌,对景观、资源进行解说和阐释,在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线共设有 39 处;而媒介式解说系统主要指的是游客信息中心等媒介解说设施,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信息中心分为全年使用型以及夏季使用型。作为以自驾游为主要市场的风景公路,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解说系统突出了主题标志和解说牌的设计。此外,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logo 标志,以彰显该公路的特色和个性,强化游客对道路的认同感(图 8)。

图 8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解说牌示系统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交通标识系统。哥伦比亚河历史路的交通标识大多出现在道路机动车路段的交叉口,以及机动车路段、游径与州际公路相交的入口处,便于旅游者的进出入,以及对于该道路的识别(图 9)。

图 9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交通标识牌
资料参考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documents.shtml

● 展览馆与博物馆。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线共有十余处展览馆与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展览馆与博物馆多为道路沿线各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道路等特征保持一致。

● 服务区。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线的服务区主要与游径起始点、观景设施、野餐区等组合配套设计,为游客提供游憩服务。

自驾与徒步服务设施有:

● 入口及停车场。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入口设计强调凸显该道路的品质内涵,以及风景道主题和个性。设计整体上较为简约,提供关于路线地图、特点、服务方向和停车场等信息。 观景设施。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线有着丰富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此,为了给游客提供观景设施,道路沿途设置了大量的观景平台以及观景房,便于游客观赏峡谷地区的风光(图 10)。

图 10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观景房(Vista House)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游径设施。修建游径原因主要是因为哥伦比亚河历史路衰落以后,交通量日渐减少,很多路段由于年久失修,难以恢复机动车通行功能,为此,将这些路段改造为游径,专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以避免改造前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并在维护历史道路原真性的同时,满足旅游者需求。道路沿线游径主要为徒步者和骑行者提供服务,分布在公路改造路段和公路沿线地区。徒步游径主要分布在自然景观较好的景点及景区附近,骑行游径主要在交通流量较小的公路沿线 (图 11)。

图 11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驾驶段(黄色)/ 非机动车段(紫色)
资料来源:http://www.oregon.gov/ODOT/HWY/HCRH

● 加油站。哥伦比亚河历史路加油设施多分布于比邻城市地区,以及服务区内,便于提供加油服务。 住宿与餐饮设施部分沿用历史上的原有设施,同时,新建了部分住宿与餐饮设施,但对新建进行严格限制,并严格控制改建活动,以保留哥伦比亚河历史路沿线特色文化的统一性,因此,风景公路沿线有古建筑改造的餐馆、酒店,也有简易的小木屋及露营区、野餐野营区。

注: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王鹏. 面向未来——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设计理念前瞻[J]. 中国公路, 2011(3): 1-2.
[2] 余青, 莫雯静. 公路网发展中要重视风景道建设[J]. 综合运输, 2011(1): 36-40.
[3] AASHTO. 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 [EB/OL].[2003-03]. 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 php?fileid=23436796.
[4] FHWA. Flexibility in Highway Design[EB/OL].[2012-10]. http://www. fhwa.dot.gov/environment/publications/flexibility/flexibility.pdf.
[5] USDA. Scenic Byway-A Design Guide for Road Improvements[EB/OL].[2002-06] http://contextsensitivesolutions.org/content/reading/byways_ design/?.
[6] The Historic Columbia River Highway Master Plan[EB/OL].[2006-02]. http://www.columbiariverhighway.com/.
[7] 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公路灵活性设计指南[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