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2848
2015年第5期   DOI:
网络化空间组织:日本首都圈的功能疏散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Network Spatial Organization: The Experience of Japanese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of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Beijing

高慧智 张京祥 胡嘉佩

Gao Huizhi, Zhang Jingxiang, Hu Jiapei

关键词:日本首都圈;网络化空间组织;北京;功能疏散

Keywords:National Capital Region of Japan; Network Spatial Organization; Beijing;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摘要:

北京的功能疏散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持续30 余年的工作却鲜有成效。本文通过梳理日本首都圈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历程,总结其在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功能与空间疏解提供借鉴。本文认为,日本首都圈之所以能够成功疏解过度极化的首都职能,在于其构建了网络化、均一化的区域环境;而北京首都圈的外围郊县、城市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区位价值差异巨大,当前采取的功能疏散措施无视甚至扩大了这一差距,网络化要素流动渠道没有疏通,功能疏散的目标势必难以实现。最后,本文提出创新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制定网络化功能定位和构建网络化支撑体系是北京进行网络化空间组织的核心内容,是北京首都圈进行功能疏解可借鉴的经验。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n Beijing is of long standing, but the 30 years work has little effe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of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of Japan and sums up experie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ijing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is that the network and equal regional environ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However, the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district of Beijing and other places exists is ignored or even expanded. In the end, the paper argues that network governance structur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supporting system are needed to promote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of Beijing.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171134,51578276)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

高慧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gaohuizhi_1990@163.com

张京祥(通信作者),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593786@163.com

胡嘉佩,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275633143@qq.com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 [1] 李国平, 杨军. 网络化大都市:杭州市域空间发展新战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张晓兰. 东京和纽约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3] 张晓兰, 朱秋. 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机制研究[J]. 现代日本经济. 2013(2): 66-72.

    [4] 张善余. 世界大都市圈的人口发展及特征分析[J]. 城市规划, 2003, 27(3): 37-42.

    [5] 王玉婧, 刘学敏. 国外首都区都市圈发展概观[J]. 城市问题. 2010(7): 2-6.

    [6] 长田守, 篠原二三夫, 白石真澄, 田中信也. 首都圈の地域の変容一メ卜ロポリスからメカッティヘ一[M]. 日本: 彰国社, 1992.

    [7] 富田和曉. 大都市圈の構造の变容[M]. 日本: 古今書院, 1995.

    [8] 藤井正. 都市圏多核化研究とまちづくり―機能地域論? 社会ネットワーク論? 景観論との関連を中心に―[J]. 地域と環境, 2009.

    [9] 石川雄一. 郊外化からみた都市圏空間―郊外化? 多核化のゆくえ―[M]. 長崎: 長崎県立大学学術研究会, 2008.

    [10] 张良, 吕斌. 日本首都圈规划的主要进程及其历史经验[J]. 国外城市规划, 2003,18(2): 34-36.

    [11] 张京祥, 邹军, 吴启焰, 陈小卉. 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 城市规划, 2001(05): 19-23.

    [12] 袁朱. 国内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经验教训及其对北京产业空间调整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 2006(28): 34-41.

    [13]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课题组. 东京城市经济圈发展经验及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借鉴[J]. 上海金融, 2008(4): 10-13.

    [14] 舒慧琴, 石小法.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J].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23(3): 105-109.

    [15] 罔本堯生, 古川公毅. 東京都市圈における交通特性. 東京大都市圈?地域構造? 計画の步み? 将来展望[M]. 日本: 彰国社, 1992.

    [16] 赵燕菁. 求解北京功能疏解[J/OL].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35018, 2014-4-14.

    [17] 吴良镛. 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该地区当前建设战略的探索之一[J]. 城市规划, 2000 (12): 9-15.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6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