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688
2019年第4期   DOI:10.22217/upi.2019.226
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Planning 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林坚 赵冰 刘诗毅

Lin Jian, Zhao Bing, Liu Shiyi

关键词: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演进;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发展权;国土空间;中国

Keywords: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Planning; Evolution; Land Management System;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Territorial Space; China

摘要:

作为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载体,土地是各类规划的基本对象,土地利用是各类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管理制度直接决定城乡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增值分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影响规划的发展理念与编制实施。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具有多类型、多部门管理的特点,伴随土地制度从建国初期的无偿划拨与计划分配,到改革开放后转向有偿使用制度,引入土地市场,逐步形成了国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类型规划格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了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而规划的演变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国家直接支配土地,到“两权分离”下的地方土地发展权管理,再到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央—地方两级土地发展权分级管理,进而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两级土地发展权归口管理的历程。本文在回顾建国70 年来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基础上,探析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变迁及其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关注点的更替,阐释我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演进路径,解析“建设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这一关注重点渐次演化以及相应的职能逐步叠合的过程。

Abstract:

As the carrier of all living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land is the basic object and land use is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a variety of planning. Land management system directly determines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issues such as the supply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the allocation of land value appreci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nfluences the philosoph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In China, there are diverse plans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managed by multiple agencies. In the early year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 land was allocated by plans with no charg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aid use of land and land market was introduced, followed up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nd use planning system including territorial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Recently,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a unified territorial/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s undergoing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evolution of planning manifests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from direct control of land by the state, to the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development rights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land ownership and use rights, to the central-local two-layer management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n the context of protect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ll the way to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unde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planning in the past 70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s of the l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mpacts on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planning.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evolution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interprets the transition of planning focu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asset management—resource management—ecology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streamlining process of governments functions.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国土规划与开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jlin@urban.pku.edu.cn
赵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诗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国土规划与开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博士后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 [1] 隋春花. 浅议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J]. 国土经济, 1998(4): 21-23.
    [2] 王万茂, 王群, 李俊梅.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研究[J]. 资源科学, 2002(1): 30-34.
    [3] 邹德慈. 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4] 粱学庆, 吴玲, 黄辉玲. 新中国50 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 7(3): 13-16.
    [5] 何永祺, 许牧, 范志书, 等. 我国土地规划事业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自然资源研究, 1981(3): 5-14.
    [6] 董祚继, 吴运娟. 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9.
    [7] 岳晓武. 我国土地市场建设回顾与展望[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6): 49-54.
    [8] 廖永林, 雷爱先, 唐健. 土地市场改革:回顾与展望[J]. 中国土地, 2008(12): 14-17.
    [9] 赵民, 侯丽. 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规划与管理[J]. 城市规划汇刊, 1997(6): 12-16; 22-63.
    [10] 林坚, 吴宇翔, 吴佳雨, 等. 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J]. 城市规划, 2018, 42(5):9-17.
    [11] 王凯.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问题: 综述与思考[J]. 城市规划, 1998(1): 36-39.
    [12] 李天亮.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法思考[J]. 经济问题, 1995(11): 12-13; 25.
    [13] 何永祺. 土地规划的概念和体系[J]. 中国土地科学, 1990, 4(1): 5-8.
    [14] 刘岩.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 82-85.
    [15] 曹清华, 杜海娥. 我国国土规划的回顾与前瞻[J]. 国土资源, 2005(11): 21-22.
    [16] 胡序威. 国土规划的性质及其新时期特点——在深圳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 经济地理, 2002(6): 641-643.
    [17] 黄鹭新, 谢鹏飞, 荆锋, 等. 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78—2008)纵览[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3(1): 1-8.
    [18] 陈哲. 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基于规划的视角[D].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19] 陈婉玲. 我国土地资源立法的重大发展── 1998 年《土地管理法》评析[J]. 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 48-52.
    [20] 强海洋, 兰平和, 张宝龙. 中国国土规划研究综述及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6): 92-96.
    [21] 顾朝林. 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 地理研究, 2015, 34(4): 601-613.
    [22] 孙忆敏, 赵民. 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的历时性解读——经济社会背景与规划法制[J]. 上海城市规划, 2008(2): 55-60.
    [23] 史育龙.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关系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08(8): 35-40, 47.
    [24] 王婷. 浅析《城乡规划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J]. 广东土地科学, 2009, 8(3): 14-18.
    [25] 王向东, 刘卫东.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J]. 经济地理, 2012, 32(5): 7-15; 29.
    [26] 金端峰. 论城市土地的价值观念和土地利用战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4): 20-24.
    [27] 张昌年, 杨述贤. 关于土地利用问题的初步探讨[J]. 经济问题, 1981(5): 8-10.
    [28] 吴良镛.“ 纵得价钱,何处置地”——浅谈城市规划中的节约用地问题[J]. 城市规划, 1978(6): 19-29.
    [29] 孙施文. 解析中国城市规划[J]. 城乡规划, 2017(1): 12-21.
    [30] 杜立群.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土地有偿使用[J]. 北京规划建设, 1998(3): 33-35.
    [31] 王万茂.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及其效益的理性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1999(3): 10-13.
    [32] 许迎春, 刘琦, 文贯中.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7): 31-36.
    [33] 黄征学, 祁帆. 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93-103.
    [34] 黄征学, 祁帆. 从土地用途管制到空间用途管制: 问题与对策[J]. 中国土地, 2018(6): 22-24.
    [35] 冯健, 苏黎馨. 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规土融合”发展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5): 2-8.
    [36] 钱圣秩. 谈人民公社化条件下县的城市规划问题[J]. 财经研究, 1958(9): 15-18.
    [37] 郑伟元. 世纪之交的土地利用规划: 回顾与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 2000(1): 2-5.
    [38] 许燮谟. 我国土地规划沿革[C] // 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 中国土地学会, 1985: 9.
    [39] 陆红生, 韩桐魁.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经济效果的初步探讨[J]. 经济研究, 1965(2): 20-24.
    [40] 黄贤全. 构建我国土地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J]. 经济问题, 1992(4): 53-56.
    [41] 马克伟.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和探索[J]. 中国土地科学, 1992, 6(5): 1-7.
    [42] 林坚, 许超诣. 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J]. 城市规划, 2014, 38(1): 26-34.
    [43] 龙花楼, 刘永强, 李婷婷, 等.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5): 1-8.
    [44] 樊杰. 解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3): 194-201.
    [45] 林坚, 文爱平. 重构中国特色空间规划体系[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4): 184-187.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4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