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1628
2019年第5期   DOI:10.22217/upi.2019.449
从欧美到苏联的范式转换 —— 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源头的考察与启示
Paradigm Shift from West to Soviet: Investig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Modern Urban Planning

许皓 李百浩

Xu Hao, Li Baihao

关键词:中国现代城市规划;苏联模式;欧美经验;范式转换; 规划史

Keywords:

摘要:

20 世纪国际城市规划理论具有显著的跨文化传播特点。1949 年后城市规划的“苏联模式”经自上而下推介来到中国。与此同时,近代都市计划的“欧美经验”并没有就此退出。本文通过搜集的历史文本与档案资料,考察1949—1952 年间“苏联模式”与“欧美经验”之间理论的对立与实践的博弈,结合“除旧布新”的概念阐释范式转换的深层逻辑。回溯这段历史,能够反映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多个层面上的初始设定,也更容易理解今日城市规划成败得失的内在因素。这一颠覆性的范式转换及其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亦可为当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供历史维度的关照。


Abstract:

International urban planning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fter 1949, the “Soviet Model” of urban planning came to China through top-down promo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did not be withdrawn. By collecting historical texts and archiv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opposition of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the Soviet Model and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 from 1949 to 1952, and investigates the deep logic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Looking back o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can reflect the initial settings of many levels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and it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success or failure of today’s urban planning. This subversive paradigm shift and its rich historical information can also provide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concern for the current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reform.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中国本土城乡规划学演变的学科史研究”(14BZS067)
作者简介:

许皓,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城乡规划学博士

李百浩(通信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 [1] 郭文韬. 开国前后[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3.

    [2] 李浩. 术语定名“城市规划”专业名词之来历[J]. 城市规划, 2017(8): 132-134.

    [3] 李浩. 城· 事· 人:新中国代城市规划工作者访谈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4] 冯琼. 政商博弈视角下的汕头近代城市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11): 62-67.

    [5] 吕金程. 田园城市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变容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6] 梁思成. 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N]. 人民日报, 1949-06-11.

    [7] 国际现代建筑学会. 城市计划大纲[M]. 清华大学营建学系, 译. 上海: 龙门联合书局, 1951.

    [8] 屈甫. 城市计划与道路交通[M]. 程应铨, 译. 上海: 龙门联合书局, 1951.

    [9] 张敬淦, 徐以协. 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资料第一卷(城市规划)[M]. 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1987.

    [10] 薛凤旋,刘欣葵. 北京: 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11] 孙怀文. 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简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2] 孙平. 上海城市规划志[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13] 许皓,李百浩. 思想史视野下邻里单位的形成与发展[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4): 45-51.

    [14] 本书史志编纂室. 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志[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5] 沈志华. 苏联专家在中国: 1948—196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16] 杨奎松. 新中国成立初期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经过[J]. 中共党史研究, 2010(10): 23-33.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档案馆. 1949—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M]. 北京: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1989.

    [18] 上海市城市建设十年总结初稿(1959-08)[A].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号B257-1-886).

    [19] 城市规划思想的检查报告(1955-05-27)[A].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号B8-2-9-1).

    [20] 光明日报社. 思想改造文选(第4 集)[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52.

    [21] 李浩. 苏联专家穆欣与新中国首次城市建设座谈会( 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4): 161-163.

    [22] 许皓, 李百浩. 重构苏联模式: 以1950年代中国城乡规划演变为中心[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23] 吉勃德. 邻里单位的规划问题[J]. 城市建设译丛, 1957(4): 16-20.

    [24] 李百浩, 韩秀. 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J]. 城市规划, 2000(12): 34-35.

    [25] 彭海东, 恽爽. 城市规划的职业化与政治特征——N.P.LOW 在《规划、政治和国家: 规划思想的政治基础》中的相关研究介绍[J]. 国际城市规划, 2007(6): 114-118.

    [26] 赖德霖. 重构建筑学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建筑现代转型问题再思[J]. 建筑师, 2008(2): 37-40.

    [27] 乔艺波. 演进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流——基于历史比较的视野[J]. 城市规划, 2018(1): 67-73.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5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