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书评>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0
2008年第2期   DOI:
欧洲多中心都市区的网络特征——《多中心大都市:来自欧洲巨型城市区域的经验》引介
Network of Polycentric Metropolis in Europ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

唐燕

TANG Yan

关键词:都市区;多中心;欧洲

Keywords:Metropolis; Polycentric; Europe

摘要:

彼得·霍尔等编辑的《多中心都市区:向欧洲巨型城市区域学习》一书,通过对欧洲八个典型巨型城市区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多中心都市区结构的内部特点及运作规律,文章是对该书的引介和简要评述。


Abstract:

The book,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 edited by Peter G. Hall and his colleagues, reveals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rules of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eight typical European mega-city regions. This article is an introduction and brief review of this book.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唐燕,多特蒙德科技大学空间规划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德国总理奖学金学者。德国洪堡基金会支持项目。y-tang03@mails.tsinghua.edu.cn


译者简介:

        世界大都市区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中心”趋势:即大、中、小型城市集聚在同一个都市区域里,形成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多中心城市簇群。这种多中心巨型都市区已经成为一种遍及全球的现象,无论是美国的洛杉矶和东北海岸、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是荷兰的兰斯塔德、德国的莱茵鲁尔均是如此。在欧洲,自1999年《欧洲空间发展展望》将“多中心”(Polycentricity)作为其重要政策目标加以推行以来,通过构建多中心城市网络来促进均衡、可持续的欧洲地域发展日渐成为规划界的研究热点。因此,在欧盟委员会的资助下,彼得·霍尔(Peter Hall)与凯西·佩因(Kathy Pain)组织来自不同国家的课题小组,对8个多中心欧洲巨型城市地区(MCR:Mega-city Region):英格兰东南部、兰斯塔德、比利时中部、莱茵—鲁尔地区、莱茵/美茵、瑞士北部、巴黎地区和大都柏林 ①——开展了“多中心网络”(POLYNET)的实证研究,并于2006年编辑出版《多中心大都市:来自欧洲巨型城市区域的经验》一书。

        该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权威性的资料集。它汇集了8个案例都市区的大量地图、表格、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尽管研究成果来自于8个跨国小组的不同工作,但该书的编写却展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它既是地图集、原始资料,也是有关全球化、技术变迁和内在动力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案例研究汇编,它无疑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POLYNET实证研究的范本。


1  理论假说提出

        POLYNET研究聚焦于大都市区的“多中心”(Poly)结构和“网络”(Net)议题,核心是探讨巨型城市区域系统中各“独立”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关系。POLYNET重在解答:在MCR的内部,各等级城市、城镇之间呈怎样的关联状态?这种关联是否表现得更加分散化和网络化,也即更加多中心化?研究重点还在于揭示,在城市区域的关联网络中,物质和信息的“流”是如何发生和运动的,空间形态上的多中心和功能上的多中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POLYNET的工作可以和很多先驱者的探索联系起来,如盖迪斯的城市聚集区(Conurbation)和戈特曼的都市连绵区(Metropolis)。而当代城市研究中的新思潮则为其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Friedmann, 1986)、全球城市(Sassen, 199l)、世界城市区域(Scott, 2001)、网络社会的“流动空间”(Castells, 1996)等。
        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基本假说展开:第一,在多中心都市区,越来越多的居住和就业将逐步分布到最大的中心城市以外,同时其他较小的城市和城镇将日益变得网络化,从而使得这些区域表现出越发明显的多中心特征;第二,先进生产服务业(APS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在不同等级的城市或城镇之间创造出了紧密链接,它的出现是促使“世界城市”区域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是POLYNET的研究焦点;第三,在每个被研究的区域中,代表APS的知识密集产业的运作和流动是与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相关联的,对它们的剖析将反应出多中心城市地区的内在特点。
        POLYNET通过系统分析“案例区域的实际运行和它们潜在的融合——包括这些区域内部和外部的、物质的和虚拟的信息流,以及它们对西北欧空间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意义来填补一个主要的研究空白”。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既关注格局又强调过程,它不仅仅阐述了多中心巨型城市地区的空间模式,更通过分析APS的运行,创造性地揭示出城市系统内部之间“看不见”的联络性。


2  研究方法建构

        与空间形态上的多中心不同,功能联系上的多中心具有隐性、不可见和难于衡量的特征,POLYNET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寻找适当的参数,来将这种由捉摸不定的功能“流”形成的“联系网络”可视化。因此,研究借助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手段,既通过翔实的数据收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推导结论,同时还在8个城市区域进行了数百名的专家访谈及调研,以此来掌握那些不能进行数据统计、需要细致个体调查方能获取的信息。
        具体来说,POLYNET研究建立在广为人知的GaWC技术基础之上。拉夫堡大学的GaWC研究团队,曾在全球城市体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不是直接去测度城市之间实际的信息流,而是通过别的替代性参数来监测全球城市间的“流动”和评估地方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世界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程度是先进服务业在其内部集中程度的反映,故而这种集中也展示出了城市之间现实的和潜在的关联性。因此,GaWC通过分析企业“总部与分部之间的区位关系”,来表述大型先进生产服务公司的内部结构,进而反应世界城市的内外联络性。彼得·霍尔的POLYNET团队则首次将这个方法扩展到城市内部(intra -urban)层面上。POLYNET研究依据的数据库还包括了最近期的交通流、通勤流和电信流等,这些数据侧重于实际的信息流动,它们与商务服务业运作和跨界金融流动等数据研究整合在一起。


3  多中心都市区的网络特征

        全书分为5部分,共17章: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缘由、方法、理论假说和书本章节的概括性介绍;第二部分包括长短不一的4章,从不同角度定量分析8个MCR,以此测度它们的多中心性,并阐明研究案例各自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包括3章,阐述了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内部结构、连接的重要性、流的空间和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该部分从对数百人的访谈中总结出诸多重要结论,是对前述量化分析的补充;第四部分由厚厚的8章组成,从区域特性和政策角度分别对8个区域进行个案综述,欧盟、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主要政策、政府和商业资助者对研究中重要政策问题及规划经验的实用性的回应得以说明;第五部分再次总结了量化统计和访谈研究中的新发现,从政策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多中心MCR的未来发展,并提出课题和今后的研究议程。第一和第五部分在2008年01期《国际城市规划》中已有详尽介绍,因此本文侧重对研究核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引介。


3.1  第二部分:分析多中心都市区——量化巨型城市区域

        第二部分是对城市区域多中心性的量化分析,8个研究队伍的任务是:(1)在不断调整探索中确定巨型都市区的边界②;(2)通过统计数据揭示各区域的特征和状况;(3)推导基本结论——各区域在什么尺度上是多中心的或者正在向多中心转化?
        研究首先展示了案例的人口、面积、就业、通勤及其他基本数据。8个都市区的面积处于7 800km2(都柏林)到43 019km2(巴黎)之间,人口在1 637 267(都柏林)到18 984 000(英格兰东南部)之间③,功能性城市区域(FUR:Functional Urban Region)④从都柏林的1个到英格兰东南部的51个不等。POLYNET通过对FUR的三项统计来测量案例的多中心程度:(1)从“等级—规模”指数上看,英格兰东南部、比利时中部、莱茵/美茵地区、瑞士北部、巴黎地区和大都柏林具有相当强的单中心主导性,而兰斯塔德和莱茵—鲁尔地区则是非单中心的;(2)从“自容量”指数来看,除莱茵—鲁尔地区外,其他大都市区在不同程度上均表现出高强度的自容量;(3)从“特殊及整体的多中心城市指数” ⑤来看,巴黎是传统的单中心地区,而兰斯塔德和莱茵—鲁尔地区则是最为多中心的。研究还利用工作日航空和铁路时刻表作为商务旅行的替代,来分析8个MCR之间的信息交换。其结果表明,伦敦压倒性地被高度连接着,巴黎地区和莱茵/美茵次之。
        然而,著者认为上述数据始终不能回答课题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信息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如何进行交换。以上统计仅仅表现出了MCR在地理上或形态上的联系,而没有反映出任何有关信息实际流动的内容,因此GaWC分析方法被应用到区域尺度上来探索城市区域中贸易链接的内部构成。研究在8个MCR中选取了先进生产服务业中的部分核心企业,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的总部及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位置、数量、规模及互相之间的联系)来考察信息流在各区域的具体运输。被选取的核心企业涉及会计、广告、银行和金融、设计咨询、保险、法律、物流服务、管理咨询和信息技术产业8个领域。这种对服务活动(办公网络)的矩阵分析反映出了MCR在全球、欧洲、国家及区域等层面上的信息网络联系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英格兰东南部是一个强单节点的区域,伦敦相比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具有明显主导的全球联系;巴黎地区和大都柏林同样也是强单节点区域;莱茵/美茵通过法兰克福这个单节点来实现网络联系;比利时中部是一个双节点区域,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是联络的核心点;莱茵—鲁尔具有最突出的多中心、多节点的区域联系结构,兰斯塔德的多节点联系网络次之。
        为了更加直接地触及研究核心,POLYNET继续尝试在各个区域内,通过分析联系性的商务旅行、电话、会议和电子邮件等,来直接测量执行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流,以此探索公司内部及其之间的真实链接,考察先进生产服务及其个体成员的组织状况。POLYNET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定量统计这种流——从这些组织的核心人员中取样,详细统计他们在小段时期内的贸易出行和信息交换情况;其二是定性研究这些被取样的个体,通过细节性、漫谈性的访谈,来梳理“信息流”以及更加微妙和难于测量的“链接”。对电话交流、Email、视频和可视会议等的定量数据统计显示除了巴黎地区、大都柏林以外,其他5个大都市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多中心性。而对选址要素的考察则反映出,拥有网络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考察因素,靠近劳动力、面对面交流、接近顾客紧排其后。


3.2  第三部分:理解多中心都市区——角色、网络和区域

        第三部分超越了定量分析,转而探索定性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几百次与8个区域内的8个重要APS部门的执行者和高级管理者进行访谈的结果。针对不同个体的面谈表现出令人吃惊的答案一致性。研究首先调查了先进生产服务部门的事务所的选址状况,分析先进生产服务部门在位置和集群上的特点,并考察全球化对于企业战略、特殊组织机构的影响。调查显示,从地理角度来看,服务范围大于地方市场的公司和企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倾向——集聚在MCR的首要城市(First City)中。公司强调集中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运作的主要原材料是新知识。之后,POLYNET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的角色问题上,致力于探求知识产生、流通和创新的过程。在过去10年里,电子和虚拟通信设施大量涌现,这些虚拟的内外部通信包括Email、网络、电话、视频会议、会议电话、外部网络、电子文档和传真、移动技术等。有关贸易通信访谈的结果表明,在虚拟通信中,Email和网络的使用最为频繁。然而,传统“面对面”的联系仍然保持着它的“至观”重要性,并直接影响到公司位置的选定结果。面对面的交流功能在一个广阔的城市区域尺度上扩散,同时又在这个城市区域内的特殊节点上重新集聚。接着是关于“流的空间”(Space of Flows)和“地方的空间”(Space of Places)关系的讨论。空间维度、企业组织和通信技术通过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级生产服务业以及MCR的城市空间组织关系。研究指出了熟练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以及“地方”(特别是首要城市)在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性。首要城市中高度集聚的CBD,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是先进生产服务网络中高级专业知识传播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具有全球性联系的首要城市被证明将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研究将访谈中的重要发现总结为以下几点:(1)每个MCR的未来都与先进生产服务业密切相关,区域中劳动力、公司和顾客高度聚集的首要城市是全球知识的门户,并且二级城市的角色也很关键;(2)电子通信日益增长,但首要城市中“面对面”的联系是战略知识转移的主要模式,提升首要城市的聚集对于区域知识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3)MCR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各不相同,这些“软件”对于吸引国际化高级技术人才和先进服务业的决策者起到核心作用;(4)功能区域的内在联系应该通过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非市场过程来加以促进,MCR对于交通、教育、住房和规划等均具有重要政策意义;(5)欧盟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及规定对于公司意义重大,市场规则和服务塑造了商业的机遇和战略,并影响到特殊国家和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在政策层面的水平和垂直合作是必要的。


4  结语

        篇幅所限,文章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描述该书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大量实证性和创造性的论断。然而,正如著者在书中坦承的那样,“联系”的不可衡量性导致很多问题的探索尚需继续努力。POLYNET研究仍未揭示“如何”及“在何处”,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会汇聚到一起。8个案例样品中包括两个第一梯队的世界特大城市,伦敦和巴黎,也包括规模小得多的大都柏林、瑞士北部、莱茵/美茵等,它们之间的对照分析无法同与之密切相关、迥然不同的国家背景相剥离。此外,全书在描述这些欧洲风格的城市地区时,采用了诸如多中心都市区(Polycentric Metropolis)、巨型城市区域(Mage-city Region)、欧洲都市区(Europolis)、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 Region)等多种词汇,减少称谓上的变化可能更利于研究的理解和阐述。

 

①   “多中心”是一个具有尺度依赖性的概念,这些案例在全球、欧洲、国家或地区等不同尺度层面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多中心性。

②  研究认为,巨型都市区域(MCR)对于政策考量来说是有价值的空间单位,但它的物质边界很难严格确定。“流”和“空间”的关系是流体和动态的,因此8个案例城市区域没有一个能够在整体上和行政边界或者市场边界相契合。
③  8个区域中的5个,面积在8 000到16 000km2之间,人口在800万到1 100万之间。
④  POLYNET定义功能性城市区域的标准是:根据就业和密度来定义其核心,根据与中心的规律性日常通勤来定义其外环范围。
⑤  Special and general polycentricity indices,其核心是对功能性城市区域的内外部通勤流的分析。

 


参考文献:
  • [1]  Peter Hall, Kathy Pain (eds).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2006.
    [2]  Markus Hesse. Book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7, 31.2.


在线阅读
中文/英文
全文下载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2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