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3532
2015年第1期   DOI:
基于电子商务的县域就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新模式研究
New Patterns of County In-situ Urbaniz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mmerce

许婵 吕斌 文天祚

Xu Chan, Lv Bin, Wen Tianzuo

关键词:电子商务;县域;城镇化;农村

Keywords:E-commerce; County; Urbanization; Rural Area

摘要:

文章从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谈起,分析了电子商务对我国城镇化格局的影响,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普及的影响下,人才和经济体在各级城市中获得的机会将更加平等化,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性地位受到挑战,县域及其所管辖的农村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地区可以实现由工业化带动到信息化带动的跃迁式发展的城镇化新形势。文章进一步指出在这种新形势下,电子商务所驱动的县域就地城镇化和农村发展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思路,并深入分析了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内涵和路径以及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发展的三种新模式,分别是延伸式(“赶街”模式)、介入式(“聚土地”模式)和内生式(“沙集”模式),为我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e-commerce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oun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upon the urbanization pattern of China, and argues that influenced by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e-commerce in the Internet Era,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entities at all city levels will get increasingly equal access to opportunities, and the centrality of big cities is compromised. In addition, counties and villages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are present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will achieve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being industrializationdriven to information-driven. This paper further sheds light on the fact that under this new urbanization trend, e-commerce driven in-situ urbanization of county and rural development will be a new approach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n, in-depth analysis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es of county in-situ urbanization is given, alongside with three different patterns of rural development which are extension pattern, intervention pattern and endogenesis pattern respectively, providing implication for the new rb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age of China.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许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系,博士研究生。xuchan@pku.edu.cn

吕斌(通信作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binlu@pku.edu.cn

文天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研究生。zukowen@foxmail.com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 [1] 孙莹丽, 马艳国, 代馨. 中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4): 62-64.

    [2] 易鹏, 梁猛, 张琚.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R]. 盘古智库, 2014.

    [3] 盛振中, 陈亮, 张瑞东. 2013 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R].阿里研究中心, 2014.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M]. 第1 版.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5] 张瑞东, 陈亮, 樊春晖. 遂昌模式研究——服务驱动型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R]. 2013.

    [6] 李晓江, 尹强, 张娟, 等. 《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与政策》研究报告综述[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2):1-14.

    [7] Harvey 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M].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0.

    [8] 马庆斌. 新时期中国城镇化政策选择[J]. 中国市场, 2013(04):84-88.

    [9] 盛振中.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微报告[R]. 阿里研究院, 2014.

    [10] 陈亮. 义乌现象:从一个市场的转型到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浮现[R].阿里研究中心, 2013.

    [11] 王琛莹. 高校毕业生对“ 北上广” 热度在降[J]. 就业与保障,2014(11): 28.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4 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13] 曾鸣. 中国未来经济网络,县域是核心[R]. 阿里研究院, 2014.

    [14] 葛殊. 电子商务助推城镇化进程: 基于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视角[J].特区经济, 2013(08):112-113.

    [15] 阿里研究院. 遂昌县:县域电子商务中的遂昌现象[R]. 阿里研究院, 2014.

    [16] 周明助. “聚土地”的富民经[N].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4-05-13.

    [17] 阿里推出“聚土地”:比余额宝更疯狂的产品[EB/OL]. (2014-08-15)[2014-10-15]. http://www.knows-ad.com/news/ghyw/593.html.

    [18] 周明助“. 聚土地”: 绩溪土地流转探新路[J]. 中国土地, 2014(05): 10-11.

    [19] 陆芬. 淘宝“ 聚土地” 成土地流转新模式?[J]. 国土资源导刊,2014(04):42-43.

    [20] 钟经旺. 聚土地:让农民以职业身份回归土地[N]. 粮油市场报, 2014-12-04.

    [21] 胡桂芳, 王艳荣. 土地流转和电商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安徽省绩溪县“聚土地”项目调查[J]. 农村工作通讯, 2014(13): 28-30.

    [22] 陆芬. 淘宝网上“聚土地”[N].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4-03-31.

    [23] 阿里研究院. 从聚土地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R]. 阿里研究院, 2014.

    [24] 李新. 阿里推“聚土地”二期加速布局涉农电商[N]. 粮油市场报,2014-10-11.

    [25] 徐旻昊, 洪雷. “聚土地” 多赢还须跨过几道坎[N]. 安徽日报, 2014-06-19.

    [26] 姜蓉. 沙集:电子商务“小岗村”[N]. 中国经营报, 2011-04-04.

    [27] 虞昌亮. 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4(01): 65-70.

    [28] 戴蓉, 岳峰. “沙集网商”走向集约型、产业化[N]. 人民邮电, 2013-10-15.

    [29] 刘书艳. 沙集模式:为三农问题提供新指向[N]. 中华工商时报, 2011-02-25.

    [30] 储新民, 李厚廷.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机制——基于“沙集模式”的拓展[J]. 价格月刊, 2013(12): 84-87.

    [31] 汪向东, 梁春晓. 沙集模式引发的思考[N]. 企业家日报, 2014-06-21.

    [32] 王庆生, 赵建国, 张成富. 田野上的跨越——睢宁县沙集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掠影[J]. 群众, 1994(11): 46-47.

    [33] 汪向东. “沙集模式2.0”——一个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跟踪研究[N].人民邮电, 2013-03-25.

    [34] 罗建发.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沙集东风村电商——家具产业集群研究[D]. 南京大学, 2013.

    [35] 陈亮, 盛振中, 张文涛, 等.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R]. 阿里研究院, 2014.

    [36] 张富刚, 刘彦随.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 地理学报, 2008(02): 115-122.

    [37] 魏薇, 王金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以成都五朵金花为例[J]. 乡镇经济, 2009(07): 80-83.

    [38] 张川, 吴海琴.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乡村规划新趋势——以南京市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C]//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中国山东青岛, 2013.

    [39] 文雪梅. 沙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最新样本[N]. 中华工商时报, 2010-12-23.

    [40] 汪向东.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模式——以沙集电子商务为例[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02): 194-200.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9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