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629
2016年第6期   DOI:10.22217/upi.2016.373
借鉴东亚经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 访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
Learn from East Asia to Improve Rural Settlements: Interview with Zhao Hui, Chief Economist of MOHURD

张立 采访

Interviewed by Zhang Li

关键词:

Keywords: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工作推进的确不易,我多年来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化非常悠久的大国。虽然我国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业和农村对于我国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不同于其他一些小国,中国全面实现小康,除了城市以外,农村是短板。因此,从传承我国优良传统、国家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角度来说,把中国的农村建设好,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第二,要做好这件事情又是非常的困难,我对于这点感受非常深。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制造成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远远好于农村。农村发展和建设困难的根源还是在于体制和机制。加之农村建设长期滞后,其历史欠账太多,并且量非常大,因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这项工作,可想而知是非常有难度的。第三点感受是,中国的农村建设不能“一哄而上”。从10 年前的包括所谓城乡统筹等各种“运动式”的农村建设来看,其效果都不好。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农村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实际上,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是一次“运动”就能解决的。第四,大家对于中国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这也是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现在很多干部的思维具有时代局限性,虽然很多人早期是从农村出来的,但其反而不认同农村的价值,比较喜欢追求现代化的理念,最后在其任期内做出来的东西“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这种观念及工作思路上的偏差也是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难点之一。好在近些年大家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转变了。尽管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我最核心的体会是,中国的农村建设大有希望。因为中国的农村多样性很强,民族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从大多数已完成的传统村落建设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城乡的居民都很喜欢。因此无论遇到的困难有多大,我们还是要把工作继续推进下去。


Abstract: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被采访人: 赵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2012—2015 年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发展司司长,早年曾在日本留学、任教,并曾在联合国机构做过研究工作。

采访: 张立,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整理: 林楚阳,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6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