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资讯中心>案例集萃>正文

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复兴

主持人: 岳华,博士,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yuehua822@163.com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英国城市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再开发与复兴对于地方经济、地域文化及城市景观的贡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实践为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意义、价值、开发策略和设计理念,及其对于当前中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实践的启示。

——栏目主持人


英国经历了工业化时代的极度繁荣,作为产业空间而存在的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生产和交通的核心。英国境内拥有发达的水域,城市滨水区对国家及城市的发展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诸多的码头仓储区是英国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60 年代,英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化运输方式的改变,以往繁荣的水运逐渐衰败,城市滨水区的经济价值和空间活力日益下降。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英国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复兴运动,其实质是一项多维度、综合性解决城市问题并寻求地区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持续改善的行动。城市复兴运动成为英国城市政策的核心内容。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滨水区的功能与形态的演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复兴是英国城市复兴运动中的重要内容。


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意义及价值的再认识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水域与陆地共同构成的向公众开放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公共区域,它是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总和。首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物品,是珍贵的城市公共资源。它为人们提供了聚集、交往、贸易、停驻、观赏、游憩等活动的空间场所,具有景观、生态、文化和商业价值。其次,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特定的空间形式会吸引特定的活动,高品质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的理想容器,市民公共生活又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彼得· 罗伊认为,从城市与建筑的角度来看,明确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概念区分,并在两者之间搭起过渡之桥,有助于创造丰富的市民空间[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是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的空间载体。此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空间地标。凯文· 林奇将城市意象元素的形态类型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2]。在林奇的城市认知地图中,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无疑是城市重要的功能区域,是特定城市环境中的边界和地标,是易于识别与记忆的城市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空间标志性和特殊的精神功能,在城市意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图1)。最后,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地方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多种功能整合起来,它的复兴与发展成为区域及城市复兴与发展的催化剂,往往能带动地方商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的复兴。

图1 泰晤士河岸的“伦敦眼”(London Eye)


2 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的策略及理念

2.1 以文化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城市滨水区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与人文景观。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取代衰败的城市滨水区的制造业、运输业等,通过对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以及新增文化设施来提升整个滨水地区的活力,进而推动旅游产业和商业的发展来带动滨水地区的全面复兴。“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柔韧性和创造性,存在于当地与全球(依赖于地方专业化趋势的全球生产分布网络)的交汇处,更是后工业、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前沿”[3]。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将文化政策应用到城市

滨水公共空间复兴过程之中已成为西方国家开发滨水空间的一种主流模式。

2.1.1 植入新的文化元素

以文化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中,一种是植入新的文化元素,即用新的公共空间建立起城市与滨水空间的联系,例如利物浦与格拉斯哥。利物浦是英格兰第五大城市,曾在英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物浦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为了实现城市复兴,利物浦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兴计划,包括2008年成功当选为“欧洲文化之都”,希望以文化来促进城市发展。艾尔伯特码头(Albert Dock)是利物浦著名的滨水公共空间,那里有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纪念馆(Beatles Story)以及由原码头边的五金市场改造而成的泰特美术馆(Tate Liverpool)等历史建筑。在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码头区域中,2011 年建成的由丹麦设计事务所3XN 设计的利物浦博物馆(Liverpool Museum)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文化元素[4](图2)。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建立起城市与水岸空间的联系,创造一个意义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驻足、休憩、见面、交谈等交往行为的发生。这座动感十足的流线型现代建筑为码头区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而在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滨水区文化元素的导入也促成了格拉斯哥从重工业城市到文化城市的漂亮转身。例如,由扎哈• 哈迪德设计的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Glasgow Transport Museum)矗立于克莱德河畔,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于2011 年落成,如今已成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新地标(图3)。

图2 利物浦博物馆

图3 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馆图    资料来源:www.google.com


2.1.2 延续水岸的历史文脉

另一种模式是延续水岸的历史文脉,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对历史建筑进行保存、修复、重建、置换、整治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文化旅游为导向,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和景观的保护与改造。这种模式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遗存,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物质景观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工业化时代的建筑,被置换了功能,植入了文化元素,令这些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空间符号重新焕发出生命力。例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将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一处正对着圣保罗大教堂轴线的热电厂改造成了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Tate Modern)(图4)。工业建筑高大的空间与充裕的面积为艺术品的展示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座尺度宏大的工业建筑也一跃成为现代艺术的殿堂,其高达99m的中央纪念碑式的烟囱更成了泰晤士河南岸的标志物。而利物浦艾尔伯特码头边的五金市场则被改造成为美术馆、精品店、餐馆、酒吧等,如今已成为市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城市中最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图5)。


4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5 利物浦泰特美术馆


2.2 强化空间公共性与开放性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具有很强的市民性。通过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意象的强化可以营建出具有强烈识别性的场所,打造出城市风貌的窗口。因此,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复兴常将表达城市公共空间意象作为空间实践的主要目的。通常把市民广场与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市政厅、教堂等结合起来布局。此外,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确保公众目标优先和强化公众参与力度受到极大重视。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共有的社会财富。首先,降低空间准入标准可以加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可达性,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西方国家城市复兴中的绅士化进程无形中界定了空间准入标准,导致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精英的价值观主导,而公众意识缺失, 并由此产生空间的隔离与极化。因此,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复兴中,许多英国城市都极力避免原本的市民公共空间演变为高档消费空间。例如市民在英国内陆水路协会(IWA:Inland Waterways Association)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搜索到离自己家最近的水道,网站鼓励普通市民把水道变成健身房、图书馆、咖啡厅或者约会场所等[5]。在利物浦滨水区的网站上,市民和游客可以查询到利物浦城市滨水区的交通、餐饮、商业、文化等各类信息。此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也传达出加强空间公共性的设计理念。由诺曼• 福斯特设计的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大伦敦市政厅(City Hall),其建筑外墙采用透明玻璃,市民可以看到议会内部的工作场景,喻示着社会监督作用,促进了政府与民众的交流。市政厅内的螺旋坡道是其独特建筑形式的逻辑依据,也成为设计者表达民主意图的空间手段。螺旋坡道是对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市民能够进入建筑内部并可看到议会的工作场景,这使得建筑中的市民公共活动与政府机构办公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政治性空间与市民公共空间在此交融(图6)。

图6 大伦敦市政厅(上:外观;下:通往屋顶“伦敦客厅”的螺旋坡道)

资料来源:上图为作者自摄;下图来自www.corbis.com


2.3 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

简• 雅各布斯在论述城市多样性产生的条件时曾提出:“地区内的基本用途必须混合,这些功能吸引着并留住人流,使人们能够使用很多共同的设施。”[6] 高质量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应具有多样化的混合功能,如生态、景观、居住、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博览等多种城市功能。例如伯明翰对城市运河两岸的改造将公寓、写字楼、美术馆、餐馆和酒吧等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设计,称之为“混合使用改造”。多种功能的混合与相互平衡及良性互动强化了“24 小时城市”的概念,即活动的多样性与全时性。在具有持续活力的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拥有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多种选择和体验。同时,土地与空间的紧凑利用方式,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以及空间使用功能的多元化与复合化又极大促进了场所营建和多样化目标的实现以及城市空间资源的整体高效利用。


2.4 整合与优化城市交通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复兴城市滨水区,但因城市中的河岸、水岸、海岸常被宽阔的道路或笨重的工业设施与城市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导致滨水区空间活力欠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开发与复兴的案例中,强化交通可达性从而实现公众可达性的最大化成为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交通可达性是指所有的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空间可达性是公共空间中活动主体之间互动的前提,也是公共空间中高品质的市民公共生活发生的前提。同时,通过城市滨水区域交通设施的改造与更新达到整合城市交通体系的目标。这些措施包括强化滨水步行系统,整合水上交通,城市公交优先并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方式,重视自行车等慢速交通的组织,便捷的停车组织系统以及清晰的指向标示系统等(图7)。

图7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中的多种交通联系(上:伦敦千禧桥[ 步行桥] ;中:利物浦码头顶的滨水步道;下:伦敦泰晤士河滨水步道)


2.5 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

城市滨水区是具有环境敏感性的地区。通过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能够恢复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综合设计生态驳岸,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可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具有一定抗洪能力。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新的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例如在伯明翰,直到中心运河疏浚之后,才有人愿意去投资开发。另一个案例是小镇剑桥。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虽是一个小镇,但是康河(River Cam)的迷人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令这所世界顶级名校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像诗人徐志摩那样泛舟在康河的柔波里成为重要的旅游体验项目,而水面上丰富的公共活动也让河岸空间极具活力与生机(图8)。

图8 剑桥康河(上:康河泛舟;下:河畔草地上休憩的人们)


2.6 “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质上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即从空间层面对人本身的各种需求的关怀。表现为高度关注不同群体的行为特点,关注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行动不便者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市民公共活动是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市民是公共活动的主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中公共活动主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案例中,创建共享的社区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可以令市民对公共空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宿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具体而言,许多案例都通过滨水公共空间中宜人的尺度、亲水的态度、场所的共享以及场景的互动来传达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各种环境设施的配置,如卫生间、室外座椅、饮水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来传达对于不同人群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尊重。


3 结语

高品质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经济、文化、景观的贡献日益受到关注。英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所经历的城市发展阶段远远领先于目前的中国。英国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的长期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的理念及策略都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例如,强化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积极营建城市滨水空间的识别性;重视项目开发中文化元素的驱动力;采用功能复合的土地利用模式;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滨水区功能与交通的组织;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等。目前尚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是城市滨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各地也在进行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改造,由此,结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对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现象的深入思考与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① www.waterways.org.uk

② www.liverpoolwaterfront.org


注: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彼得·G·罗伊. 市民社会与市民空间设计[J]. 世界建筑, 2000, 1: 76.

[2] 凯文· 林奇. 城市意象[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35.

[3] 于立, 张康生. 以文化为导向的英国城市复兴策略[J].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4: 18.

[4] 3XN. Mind Your Behavior: How Architecture Shapes Behavior[M]. Copenhagen: 3XN, c2010. 2010: 96-99.

[5] 胡斐. 英国城市复兴[J]. 新周刊, 第266 期.

[6] 宋云峰.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及其对我国旧城区复兴的启示[J]. 规划师, 2007, 4: 95.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70161